“对待弱者的态度,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”,同样,公共救助部门对待流浪者的

“对待弱者的态度,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”,同样,公共救助部门对待流浪者的态度.也是衡量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的标尺。十年之前,公民孙志刚在收容站内遭暴打离世;十年之后.扮演流浪汉的记者又在救助站中遭遇围殴。收容变成救助,强制改为自愿,名称早已改动.历史却在重演。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?是个案,还是救助机构早已不以为然的习惯?太多疑问击打在“救助”这曾给人希望的制度上。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:

问题:

[单选] “对待弱者的态度,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”,同样,公共救助部门对待流浪者的态度.也是衡量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的标尺。十年之前,公民孙志刚在收容站内遭暴打离世;十年之后.扮演流浪汉的记者又在救助站中遭遇围殴。收容变成救助,强制改为自愿,名称早已改动.历史却在重演。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?是个案,还是救助机构早已不以为然的习惯?太多疑问击打在“救助”这曾给人希望的制度上。
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:

A . 远离“恐怖救助”,需要制度反思
B . 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
C . 公共救助状况折射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
D . 制度的改革不能仅仅是更换名称

参考答案:A

参考解析:

【答案】A。解析:文段指出公共救助状况反映制度文明和行政伦理,继而用十年之前与十年之后两个“恐怖救助”的例子对我国救助制度变革提出诸多质疑,直击“曾给人希望的制度”。A项“需要制度反思”体现了主旨,当选。B、C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,不是重点。D项,概括范围过大,没有具体落实到文段。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查看联系方式

邮箱: 2643773075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